罗南没有解释查正未出口的疑惑,他按照既定的逻辑讲下去:“我们抹掉感知的一部分细节,突出另一部分。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这次‘拉练’行动,要定义这些目标。
“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点:在大江以北的大金三角区域,正是些目标,成为了‘荒野’这个环境体系最重要的支柱。”
“这是畸变巢穴?”开口询问的是孟荼,与其说是询问,不如说是确认。
作为长年征战在荒野上的指挥官,他对这些信息,肯定是相当敏感的。先前两个定义的目标,已经让他有所怀疑,现在更是直接砸实。
罗南反过来问他:“和你们军方的情报相比,有没有什么缺失之处?”
“这个……我可以拿去验证一下吗?”
“当然,不过这个省略的细节有点多。可以让它更详实一些。”
也不管孟荼愿不愿意,说话间,嵌入人们意识的感知图景上,二三十处点位,除了直入云霄的“狼烟”以外,又在这片天地间呈现出更多细节。
它们就像是肆意生长的粗大根系,盘根错节,层层拓张,将或明显、或隐晦的“根须”,埋入地下、透入虚空,压进周边生灵血脉中,形成交错密织的网络。
这个网络并不是规整的、连续的。
二三十处强弱不等的畸变巢穴,在二三十万平方公里区域中,还不可能做到势力全覆盖。彼此之间也有冲突、争斗,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可就是这样扭曲、断裂、冲突的网络,给这片天地定下了基调。
“我认为,目前的荒野研究中,对于畸变巢穴的影响力,是严重低估的。特别是植物型、乃至于更芜杂无核的环境型,某种意义上,它们才是荒野的主宰。”
可能是受这情景所慑,孟荼沉默了下去,没有赞同也没有辩驳。当然,也可能是抓紧时间转录有关信息,以便于后续对照。
查正这种小兵更没有说话的份儿,要说心神受慑,他只有更甚。而且,随着“细节”增加,刚刚还有点儿缓解的感知和解析压力,好像又有些回流,头部也有点儿偏沉了。
罗南却一点不体谅。
“目前我们展示了两种观照视角,现在再换一种……已经三种了?并没有,‘近大远小’是一种;突出畸变巢穴的‘多点透视’是第二种。其他的不过就是丰富一下细节。”
说着,感知场景再度变化。
覆盖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感知图景,再度“扁平”下去,进入到耗能最低的状态。但还没等查正等人喘一口气,格外醒目的“目标”就“闯”进来。
大约也有十几、二十个,他们或静止、或飞动,但无论怎样,都具备着别样的份量。所过之处,“扁平世界”便为之凹凸扭曲,剧烈变形……但也仅此而已。
查正心头明悟:超凡种!
他们原本就存在于这片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中,只是先前被罗南主导的感知图景刻意屏蔽掉了。
查正甚至注意到了方块q……小丑。
那位强横的超凡种,与深蓝行者集群保持着一个微妙的距离,不至于刺激到,但也不会跟丢。
对于查正来说,那位就好像是存在于电影幕布里面,偶尔要体现所谓的3d效果,又有了立体感和真实感——大概是距离太远,又或者罗南将感知图景刻意简化,压迫感倒不那么清晰了。
倒真如其名,颇有几分滑稽。
“这是目前这片区域存在的超凡种。”罗南认证了大多数人的判断,“他们的存在及行动轨迹,是另一种作用模式。单独拎出来,看得更清晰一些。”
公共意识空间里就有人发问了:“这种简化模式……还有之前畸络,是实际存在的形式,还是给观照结果加的后期啊?”
好问题!英雄所见略同!
查正给提问的人点赞。
罗南答得却很随意:“都说了以‘自我原点’去观照,难道你不准备用一个更方便理解的形式吗?”
“可这样会不会失真啊?”
“那就要看你们关注点是哪个。现在已经变化三种模式了,你们里面有多少人,能够在这三次变化过程里面,体会到构知之眼、堡垒框架相应感知结构的对应切换呢?三次?两次或是一次?还是一次都没有?”
公共意识空间一下子安静了。
罗南就笑:“看,感知结构才是那个锚点,结果你们都忽略了。我承认,这确实有点儿复杂,但这又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有人对我说,精神侧是没有前途的。正确与否,我现在不想评价,但是无论精神侧还是肉身侧,感知观照都是必修课……”
这回,公共意识空间翻腾起来:
“为什么说精神侧没前途?”
“谁说的?让他和罗教授你放对啊!”
“没错,打一架再说对错!”
“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有点儿慌了,现在肉身侧转修精神侧合适吗?”
说是“炸锅”,大多数人的态度还是在嘻嘻哈哈。有罗南这个无以伦比的成功例子在前面,又有谁会真正担忧呢?
罗南也没有继续延伸这个话题,他只是顺口说一句,接下来,仍保持原有的主题与节奏:“一模一样的观照对象,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各种各样的角度和层次。每个都不全面,要综合在一起看才行——这是老生常谈,但真正要做到,非常不容易。
“它们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摆在那里,让我们认识的。我们在感知它们,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