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政东也很清楚,虽然他想了不少办法来减少工作上的一些阻力,而且西部大开发是才提出来的,是新鲜事物。
既然是新鲜事物,那么就有一个探索和摸索的阶段,那采取一些新办法做出一些改变也是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即便是这样做了不少其他工作和借助这样的一个时机,他在西部办的一些新的做法和举措让包括西部办在内的一部分人心里也有些不满。
就比如说巡视制度,虽然查出问题后处理的是地方上或者是央企,但作为批准这些项目的部门和人员肯定也是脸上无光,甚至在里面存在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灰色东西的人就更抵触。
原来在经济运行局里边倒是不觉得这些,但是上了一格,位置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更高了,顿时就觉得其间味道非比寻常了。
西部办这个位置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比较尴尬,大事由西部领导小组定,具体由相关部委执行,一旦有些做法对其部门有影响甚至触及其各种利益,有些工作就始终难以那样顺畅,也说不上什么有意针对什么,但是总能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拖上一拖,搁上一搁。
对于这些在机关浸淫了大半辈子的干部来讲,有的人对于如何玩弄好手里的那点权力让自己成为香饽饽是颇有心得,权力运用存乎一心,奥妙自在其中。
这是一个体系的问题,一个人想要推到他那是痴人说梦, 说实话陆政东不太喜欢这种工作,虽然经手的每一项工作你必须要斟酌再三,毕竟这些政策面向的是一个很大的面,出现问题就很被动。
而项目更不用说,放在省里肯定都是有影响的,而到地市一级也就更为重要,不过这些项目从手里经过。总感觉有些虚,西部办的更主要的工作还是规划、布局,主要还是做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或者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偏。
事实上要是在这样的部门按部就班的过日子实在是太容易了。也就按照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上传下达,找点相关部门和地方上的领导或者是专家学者开开会,座谈座谈,考察考察调研调研,拿出点政策建议,发发文件也能行。
但是你想要做出一番事情来,那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这一点是条条块块工作和综合工作最大的区别,也是部委和地方上的最大区别。
在地方上,想要按部就班显然要难得多,一是上边随时敲打着。要是每个季度的各种数据不太好看,主要领导拿着就像是个炸弹一般。
还有很多事情可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比较就出差距,一出差距,那日子就更难过。
当然真要是能干事。抓住时机做点事情,出来的成绩也很直观的展现在上上下下的眼里。
但在部委里边却是比较模糊,哪一项工作都是事关全局,哪一项工作都是牵一动全身,哪一项工作都需要谋定而后动,对于这一点,陆政东两次在部委的经历感受都很深刻。
有些事务性质的工作还好说。毕竟有现成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摆在那儿,但你若是想要改变一些,突破一些,那就会感觉到束缚在你身上的条各款款是多么的很重。
改变而不是改革,也就是对一些小的事情做一些改进,这都很难。而想要对某些重大事情进行改革,那难度不亚于三大战役。
陆政东不想在西部办里庸庸碌碌的混上两三年,有这样的机会他确确实实希望能够在改变西部贫穷落后的现状尽一份力,无论是特色产业的发展,还是其他产业的布局。或者是如何推进整合经济结构,他都很想推动其按照一种更为正确和科学的路子发展,尽可能的少走弯路,但是他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想要做的每一件事情,想要走的每一步都是这样艰难扑面而来的重重阻力,如果不能很好的推动,最后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西部办这样的机构说起来就像古代的中书省,密枢院,但实际上想要总揽全局,挥洒自如,却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别说一个西部办的副主任,就算是决策层,想要改变一些现有的格局,推动政府自身的改革,那等于是革自己人的命,在很多问题上一样受到来自各方的掣肘,其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现在的各种利益群体还没有经过发展十余年之后的利益群体那么强大,但其威力依然无时不刻从多角度的展示出来,外人只能是管中窥豹见其一二,真正能体会到个中滋味的只有身在其中的人了。
陆政东其实也多少揣摩到西部办领导的一些心思,大家都是各自分管自己的一摊,通常情况下不越界,当然肯定也不愿意别人越界,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而相互之间的关系,由于这样的分工性质和相互之间各自的关系也很难有进一步的私交,而杨主任的心思就更微妙一些,虽然到了这样的层次,功劳不是归于正职身上,而是主要归在分管领导上,但出了成绩,他脸上也有光,所以他想做事,只要不是太过杨主任也就是默认,当然,既然出了成绩归在分管领导身上,那么出了问题,责任肯定也是副职来担。
有时候陆政东也不禁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是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官场注定就不是我行我素者呆的地方,这要是这样不管不顾,那肯定有许多人断你的路,那就不是走自己的路了,而是没路可走了。
在部委就像生活在红楼梦里的贾府,婆婆太多,规矩太多,方方面面的牵扯太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