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政道风流>第十四章 陆氏新政第一波
归市里征税,也就是好的东西都归了市里。而在安新,由于财政困难,甚至市里收的教育附加税一年有几千万元,按规定应该给区里,因为市里没有中小学,但区里没有得到这笔钱,也不敢去市里要。

现在市里日子不好过,区里日子也不好过,责权利不匹配,下面区里已经是牢骚满腹。怨言多多。

市和市辖区就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市里不仅‘抢’了不少区里的利益,还管着区领导的帽子,‘老子’就是做错了,‘儿子’也不得不服从,区里的人既想解决问题,又怕得罪市里,这种矛盾的心态就这样在市辖区公职人员的心里蔓延着,市里如果把容易出让的土地大部分划归市里管。区里能掌控的土地几乎就是乡镇了,那等于是断了区里除税收之外最大的财源了。

恐怕下面区里的意见会更大。陆政东想来想去,这不管从哪方面讲都不是好事,应该从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上理顺各级政府的财权与和事权,建立“责、权、利”相匹配的机制,充分调动下面区里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虽然土地出让金对陆政东来讲,确实很是诱惑,但他还是否决了这样的一个想法。

对市区所在的几个区。实行市、区联手,土地转让全部由市上统一进行招拍挂,所得收益按照由市、区适当分成,在陆政东看来如果实行五五分成,区里应该是很满足。当然市里原来所属的存量土地等不在此列。

而对郊县则分别对待,郊县财力本来就弱,土地也不值钱。市里也就没必要骨头里榨油了,陆政东的想法是在郊县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留县,但县里应承担相应的市政配套工程……

陆政东又了一个比较成型的想法之后,让秘书盛兴波通知尤金忠、安俊义。以及财政、国土、规划、建设、房产相关部门先讨论一下,想了一想还是亲自给周立伟打了个电话,让其也参加讨论。

到了讨论的日子,尤金忠和安俊义倒是来得很快,周立伟磨磨蹭蹭过了好一会才到。

陆政东看了一眼周立伟一眼,周立伟在和他扳手腕遭打击之后,最近终于安分了许多。

会议由陆政东主持,陆政东首先谈起了土地储备的事情:

“我们安新要发展,土地问题必须要解决,以前长期实行无偿、无期限行政划拨的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甚至工商企业的经营性用地也以行政划拨的方式无偿供给。

虽然安新从九零年后逐步确立并推行有偿、有期限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严格限制划拨用地的范围,但并未改变城市存量土地大量由各种企事业单位控制的既存格局。

还有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一些企业领导经营无方,生产无能,但卖地很活跃,每个企业都可以跟开发商售卖土地,然后把地或高价或低价地卖了,根本都没心思真正经营自己的主业。

而我们市政府全部的土地就那三块地,市政府手中的储备土地几乎归零,政府要用地,还要跟开发商去买地。

这样的局面必须要改变,一方面要对已经审批的用地严格执行不准闲置的规定,该收闲置费就要收,该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就要收回。更重要的是我们市里要政府主导,将此前的土地一级市场的经营权限,全部收拢到土地储备机构。在征收土地后,投入资金来进行拆迁安置或置换搬迁,并投入资金搞土地整治,将可以直接使用的‘熟地’移交给当地土地出让中心挂牌。土地储备是一个发展中城市必要的战略性措施。象纽约啊,巴黎呀这些等发展饱和的城市,不会再扩张,再搞土地储备没有意义。但在发展中城市,城市的扩张时必然的,所以土地储备是一个发展中城市必要的战略性措施。而土地储备的要义是,在发展的初期,一步到位,把未来几十年的土地储备‘框’下来……

一句话:就是要超前储备,讲求一步到位,在较短的一个时间段之内储备足够的土地;然后细水长流,逐年供应。这样将土地市场牢牢管控,形成一根管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格局,形成了土地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

真是好大的气魄c大的手笔!如果真要做成了这个事情,今后安新的日子将会好过很多,但众人都有些茫然:再大的手笔都需要资金,资金怎么解决?

“资金的问题,可以考虑将土地出让金拿出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然后以土地为核心。滚动开发筹集建设资金的操作,第一个循环是从储备到融资到搞项目的循环,比如规划上让城投公司储备了一万亩土地,城投公司拿出部分资金,完成规划红线内的土地征地动迁、产权过户,从而成为信用资产,就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这样土地储备后,投入、开发,然后通过市场转让给房地产商。这是一个土地升值的过程。也许三十万元一亩的地,转让时一百万元一亩。部分出让金要转交区县政府和市政府,部分则用来抵扣基础设施中的各种投资,毕竟很多基础设施是政府的公共支出。

这些先期投入的资金多数是在银行融资的,这样土地转让之后就有钱把银行的钱还了,这样用“土地捆绑项目”模式解决市政基础设施筹措资金的还款问题,以滚动建设、滚动储备和滚动还款方式保持资金链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陆氏新政第一波--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