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三国战神赵云>第36章,王允的态度

赵云这番话,字字铿锵,掷地有声,犹如黄钟大吕,不停的在王允耳边激荡,王允陷入了沉默,但是心性固执的他,最终也没有松口答应。

“子龙,诚然你说的有几分道理,可是,蔡邕所犯之罪,难以宽恕,法不留情,老夫也爱莫能助。”

赵云摇了摇头,王允这是避重就轻,原本他是不想让蔡邕继续编写汉书,怕把对朝廷对自己不利的言论流传后世,可是现在,他又反过来死抓着蔡邕同情董卓这件事不放。

赵云叹了口气“国贼董卓,虽然恶贯满盈,诸多做法,都令人痛恨不已,但此人也并非做的都是错的,至少,他提拔了不少名士大儒,也重用了不少士人,蔡邕算一个,司徒大人,你又何尝不是呢?”

“你……这么说,你也同情董卓?”

王允语气愈发严厉,刚才他尽量口气缓和,想不到赵云这么不识趣。

赵云冷然一笑“我若同情他,当初就不会杀他了,对就对,错就是错,是非功过,岂可一概而论,正如那些追随过董卓的部曲将士,当初何等可恨,每个人都手上都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司徒大人不还是宽恕了他们了吗,为何蔡中郎不能宽宥呢?他的手上何等沾染过别人的鲜血?”

王允强压心中的怒火,尽量缓和着口气说道“子龙,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若因为别的事,我可以不追究,但是牵扯到董卓,此事至关重大,此其一,其二,你也说了,他祈求活命,是为了编写汉书,方今天下,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留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受讪议。”

赵云明白,后者才是最主要的,王允是担心蔡邕著书诽谤朝廷,他不希望把‘真话’写进书里,让后人非议。

赵云摇了摇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了警示后人,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说的,是不能写的!难道我们应该欺瞒后世子孙吗,只懂得歌功颂德,这种人司徒大人一定痛恨切齿,难道,写史著书,就应该这么做吗?”

赵云也想好言好语的劝说王允,可王允专横独断,什么话都听不见去,油盐不进,没办法,就算逆耳忠言,赵云也必须说。

王允气的胡须乱颤,一摆手,手指颤抖的指着赵云和吕布“来啊,送客!”

不欢而散,赵云和吕布都给王允府中的家丁给‘轰’了出来。

赵云一向耿直豪迈,他不喜欢阿谀奉承,也不喜欢弄虚作假,有什么,他就说什么。

《三国》中,赵云经常和刘备对着干,因为他敢于直言劝谏。

赵云平定益州时就引霍去病的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在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出兵伐吴,另外很多官员劝刘备做汉中王,做皇帝,但是赵云没劝。

吕布在王允府中遭了冷遇,离开之后,气的咬牙瞪眼,要不是当着赵云的面,他真想大骂王允老儿。

在王允这里碰了钉子,赵云也意识到事情越来越棘手了,太史慈苦笑了一声“我说子龙,你刚才那番话,可着实让王允有些下不来台,这下倒好,非但没有求下情来,你也因为得罪了司徒,以后你可得当心点啊。”

对个人的仕途,赵云并不在意,在北平,他就已经得罪了公孙瓒,换了旁人,应该尽力讨好公孙瓒,好缓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可赵云就没那么做。

赵云笑了笑“这就是说,但求无愧于心,得罪了就得罪了,等明日,我想进宫面圣,这件事怕也只有求陛下了。”

太史慈朗声一笑,伸手在赵云的肩上拍了两下“我就欣赏你这点,人吗,就得有所坚持,你有自己的立场,磊落豪迈,耿直爽快,不管对谁,都敢说真话,这很难得。”

等回到客栈,已到了后半夜,刘和和齐周早就睡下了,可蔡琰的屋中,依旧亮着灯,隔着窗棂,赵云就看到了那烛光映照下孤零零站在窗前翘首张望的倩影,这么晚了,赵云觉得不宜去见蔡琰,可蔡琰听到脚步声,几步来到门前,伸手一把将门拉开,见果然是赵云回来了,蔡琰激动不已,眼中闪出了喜色。

太史慈嘿嘿的笑了笑,忙识趣说道“我困了,先回屋了。”

说完,太史慈快步走开了,蔡琰本想将赵云让进屋中,可又觉得不妥,只得歉意的冲赵云的点了点头“将军,我父亲他怎么样了?”

赵云没有把实情告诉她,好言劝道“放心吧,事情一定会有转机的,我今夜已经拜访了好几位德高望重的朝臣,他们都在竭尽全力营救蔡中郎。”

蔡琰点了点头,再次福身道谢“将军,多谢你了。”

“你早点休息吧。”又劝了几句,赵云回了自己的房间。

尽管在蔡琰面前表现的很平静,可回到屋中,他却心事重重,紧锁双眉,要救蔡邕,障碍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允,可是王允的态度,无疑于在赵云的头上泼了一盆冷水,让他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太史慈哼了一声,不知从哪里拿来了一坛酒,来到近前,把酒往桌上一放“来来来,看你心里也不痛快,一起喝点,权当借酒消愁了。”

赵云摇了摇头“你喝吧。”

赵云不善饮酒,倒不是不给太史慈面子,而是没把他当成外人,赵云犯不着敷衍客套。

太史慈笑了笑“你啊,也不喝酒,其他的东西也不好,整天板着脸,连我都有些不自在,哈哈哈哈…说不定,再这样下去


状态提示:第36章,王允的态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