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叶县。
一大清早,天刚蒙蒙亮,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街上的行人心里非常纳闷,一边往路旁躲闪,一边暗暗猜测。
不多时,眼前出现了一个身穿盔甲的甲士,来人主动勒住了丝缰,打听县衙的所在。
不少行人纷纷围拢过来,好奇的打量着这个魁梧彪健的甲士。
“军爷,你是什么人?找县令有什么事吗?”
“乡亲们,我可不是什么爷,我只是赵将军身边的一个亲兵,这次奉命来叶县,是要为战死的兄弟,立功德碑!”
“什么?立什么碑?
苦根憨憨的笑了笑,又重复了一遍“功德碑,我们军中有5个来自叶县的兄弟这次死在了阳城,他们都是好样的,赵将军说了,除了有抚恤补助之外,要在他们的家乡给他们立碑纪念。”
一个年长的老人,又是摇头,又是吃惊“老朽活这么大,还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当兵打仗死了还给立碑,这赵将军真不简单,凡事都替咱老百姓做主,好啊,看来咱们以后的日子,有盼头了。”
有人忙给苦根指路,苦根道了声谢,打马扬鞭直奔县衙方向飞驰而去。
几个乡亲聚在一起,久久的望着苦根远去的身影,心里思潮起伏,感慨不已。
自从赵云打败了袁术,先是在南阳立起了英烈碑,又拿出重金高额抚恤,这不,在阵亡将士的家乡,又要立功德碑,对赵云做的这些,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赞不绝口。
而赵云做的这些,才仅仅只是个开始……!
……
天不亮,赵云就起来了,梳洗过后,先在院子里连了一趟枪,舒展了一下筋骨,时间不长,荆南便把饭菜准备好了,赵云吃的很简单,一碗汤饼,一碟鲜韭,一碟青萝卜,两碗米粥。
赵云不喜欢奢华铺张,常年的军旅生涯,把他的性格磨炼的更加沉稳内敛,质朴坚毅,锦衣玉食赵云很不习惯,而且,太安逸了,会让人变的懒惰追求享受,从而失去锐气和斗志。
简简单单,赵云心里已经很满足了。
吃过早饭,赵云换了一身便装,带着荆南荆北哥俩去了街上,走访民情,实地探访。
荆南两兄弟,是赵云在南阳降兵队伍里挑选出的两个亲兵,赵云身边的亲兵,人数不多,到现在一共才18个,但是人员成分,却极为复杂,其中有5个是乌桓降兵,5个黄巾降兵,3个西凉兵降兵,3个冀州人,2个南阳降兵。
有不少来自赵云家乡常山投军的,但是,赵云的亲兵没有一个是来自他的故乡的。
赵云这么做,是想让大家明白,他对人一视同仁,绝不会有偏有向,失了公平。
一路信步来到东城,赵云遇到了不少披麻戴孝的丧葬队伍,战斗已经结束了,可眼前见到的一幕,依然让赵云心情很沉重。
这些人手举白幡,身披麻衣,腰系草绳,呼天抢地,嚎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闻着伤心,见者落泪。
仔细一问,赵云才得知,这些人哭的不是他的兵,而是袁术的兵,袁术的兵大都是在南阳当地强征入伍的,跟赵云一场激战,南阳兵死了不下两万人,结果可想而知,至少两万个家庭失去了亲人。
赵云眉头紧皱,心里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打仗没有不死人的,按说,这不怪他,可是袁术已经跑了,他留下来了的烂摊子,赵云担负起来,那些死难者的家属,赵云绝不能袖手不管。
“荆北,你马上回到太守府,告诉徐荣将军,让他马上通缉一下死难家属的情况,立即酌情抚恤,刻不容缓,马上办理。”
“主公,这……”荆北张了张嘴,很想劝说赵云改变主意。
可是见赵云脸色铁青,已经阴沉了下来,荆北只好把没说完的话咽了回去“诺”答应一声,荆北转身疾步远去,回了太守府。
荆北想的没有错,赵云给自己人发补充,发抚恤,就已经花费了不少钱,府库里的钱已经所剩不多了,现在倒好,连袁术的将士,也得拿钱补助,荆北很不理解,可赵云却觉得自己必须这么做,那些南阳兵虽然不是赵云的,但是,那些人的父母亲人,现在却归赵云负责。
………………
逛完了东城,赵云带着荆南掉头又去了南城,一路走来,赵云心情越发沉重,原本繁华富庶的南阳,分外的冷清,街上行人稀稀疏疏,摊贩也少的可怜,一片萧瑟破败的景象,一股莫名的悲凉顿时涌上赵云的心头。
赵云很难像刘备那样,喜怒不形于色,他心情不好,脸上就像晴雨表一样,会及时的显露出来。
赵云恨的牙根直痒,他知道,这一切,都是袁术给害的。
赵云在南阳,敲骨吸髓,大肆征收赋税,甚至还纵容部下烧杀劫掠,跟山贼草寇一样祸害地方,现在袁术灰溜溜的跑了,赵云却不得不替他擦屁股,收拾烂摊子。
南门附近有一个集市,人来人往,嘈杂不绝,跟刚才的冷清相比,截然不同。
赵云心情稍稍有所好转,迈步进了南市,很快赵云就发现了问题,刚刚变好的心情,再次沉入了谷底,甚至比刚才更加糟糕。
原来,这里之所以比较热闹,是因为有——人市。
所谓的人市,就是公开买卖人口,地上三五成群,围了不少人,每个摊位前都有人跪在地上脖子上插了根草镖,有卖儿卖女的,也有贩卖奴隶的,吵吵嚷嚷,闹闹哄哄,喊叫声、讨价还价声、女人孩子的哭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