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都市现代>我和妖精那些事儿>第29章 崂山道士

黑无常和白无常对视一眼,一副“就等你说这句话”的表情,立即由白无常取出一个榜单,递到我的面前。

“这是‘地府通缉榜’,上面记载的,都是一些在人间为非作歹的妖魔鬼怪,就麻烦你了。”白无常脸色凝重,“要是这些地府通缉犯也被魔气入侵,那就麻烦了……”

黑无常沉声说:“那些地府通缉犯,一旦吸入魔气,必定会功力大增,到时我们这些鬼差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如果地府失陷,那么人间也绝对无法幸免,拜托你们了。”

我接过那份榜单,一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顿时头大,苦笑着说:“我尽力而为吧,只要我遇到谁为非作歹,绝对不会轻饶。”

然后,我将这份地府通缉榜放入通天塔中,又将聂小倩和青凤召唤回来,由她们制作一段详细的语音信息,通过传音石发送给我的那些学生,叮嘱他们一定要小心那些妖魔鬼怪。

我还说,他们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千万不要死撑,可以事后再跟着我去找回场子。

虽然他们只是我用学生的毫毛炼制成的分身,但是一旦被杀的话,我也是会很伤心的,毕竟他们陪伴了我这么久,大家的感情已经很深了。

黑白无常跟我道别之后,又去其它地方忙活了。最近人间妖魔横行,四处作恶,他们要是不勤快点的话,估计年终奖就要泡汤了。

我沉吟了一下,想找几个高手帮忙,一起消灭那些妖魔鬼怪。之前在集市中遇到的那个崂山道士青松子,还有剑客燕赤霞,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如果他们肯帮忙,一定会事半功倍。

不过燕赤霞一向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很难找到他,那么我现在只好去崂山找青松子帮忙了。

※※※※※※※※※※※※※※※※※※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耸立于黄海之滨,高大雄伟,是华夏国著名的旅游名山,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

相传,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上面住着神仙。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自春秋时期开始,崂山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汉书》载,武帝在崂山“祠神人于交门宫”时,“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

从西汉到五代时期末,崂山道教基本属于太平道,以及南北朝时期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从宗派上分属于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亦称茅山宗、阁皂宗。

宋代初期,崂山道士刘若拙得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崂山各道教庙宇则统属新创的“华盖派”。

金元以来,道教全真派兴起,崂山各庙纷纷皈依于“北七真”的各门派,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之后,崂山道教大兴。

延至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总数达到十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

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在《聊斋志异》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县里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是官宦之家的子弟,从小就羡慕道术。他听说崂山上仙人很多,就背上行李,前去寻仙访道。

后来,他登上一座山顶,看见一所道观,环境非常幽静。有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满头白发披肩,两眼奕奕有神。

王生上前见过礼,与他交谈起来,觉得道士讲的道理非常玄妙,便请求道士收他为徒。

道士说:“恐怕你娇气懒惰惯了,不能吃苦。”

王生回答:“我能吃苦。”

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的时候都集拢来了。王生逐一向他们行过见面礼,就留在道观中。

第二天凌晨,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给他一把斧头,让他随众道徒一起去砍柴。王生恭恭敬敬地答应了。

过了一个月,王生的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他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苦累,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有一天傍晚,王生回到观里,看见两个客人与师傅共坐饮酒。

天已经晚了,还没有点上蜡烛。师傅就剪了一张像镜子形状的纸,贴在墙上。一会儿,那张纸竟然变成一轮明月,照亮室内,光芒四射。各位弟子都在周围奔走伺候。


状态提示:第29章 崂山道士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