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落后。
瑞典队陷入绝境,主帅在场边做出了新的战术调整。
理论上瑞典队在场内最具威胁的球员是拉尔森,但今天他更多的负责前场串联,正是因为他无法令人忽视,他越是往靠近锋线,他反而会被英格兰队的后防层层包夹,重点限制他的发挥,因此他就撤回去策动组织攻势,希望给队友作掩护,但效果并不理想。
这并非没有心理准备,因此拉尔森并不算太受打击,就如同他了解奥德里奇,奥德里奇也了解他。
在得到主教练新的战术指示后,拉尔森眉头紧蹙,觉得不太可行。
前场反抢,也要根据对手的部署来决定,在前场反抢英格兰,很难,因为瑞典队无法形成包夹圈,一方面是他们投入进攻的人少,那么反抢的人也就少,另一方面则是英格兰队的阵型,4321,四后卫加上三后腰,中场传切接应点太多了,这被溜得晕头转向恐怕也碰不到球。
拉尔森拉住伊布,神色凝重地与这位国家队年轻一辈的超新星进行交流。
伊布频频点头,他也是有雄心的球员,虽然狂傲了些,但在拉尔森面前,自然会悉心聆听前辈的指点,他知道拉尔森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现在这个处境中,多听听必然是有益处的,哪怕比赛最终输了也不要紧,他还年轻,经历过,都是经验,无形财富。
在交流结束后,伊布用力点点头,决定执行拉尔森的安排。
从70分钟开始,英格兰队投入进攻的节奏就开始放慢,场上以稳为主,并不代表他们不会进攻,而是确保进攻打得耐心,中场传递增多,尽管他们没有皮尔洛,齐达内那种组织大师,但公式化的传球,转移,不具备威胁,冒险的传球配合,他们能打得非常流畅。
想通过一脚中长距离的一脚直塞打穿对手防线,英格兰没有这个本事,这就是组织才华上的短板,因此他们的进球,是靠其他方面的优势发挥,跑动,配合,改变速度节奏,大局上撕扯对手阵型,这都需要付出大量体能。
两球领先,看台上的英格兰球迷不会苛责球队此刻放缓进攻节奏的变化,英格兰的解说员也不会抨击他们缺乏继续进球的雄心,既然瑞典队不敢大举压上,英格兰又何必着急?
奥德里奇在场边凝视比赛进程,分析场上每一块领域的形势变化。
瑞典队的前场反抢,他看得出来,起初也没发觉有威胁,因为英格兰队后场人多,只要冷静地处理球,这就不会有问题。
但过了几分钟后,奥德里奇蓦然发现,瑞典队的两个前锋,伊布与拉尔森,似乎在反抢时耍个小聪明。
一虚一实!
当皮球兰队控制时,这两人会做出阻挡向前传球路线的防守姿态,不过,下一秒,当英格兰后场将球传向边路时,这两人才会立刻露出獠牙扑向边路,与边前卫配合在一起进行局部围剿!
这是一种聪明的防守策略,也是米尔沃尔高压逼抢的精髓之一。
你不可能在前场广阔空间内对对手进行全方位的逼抢,以一点的骚扰为主,来预判对方传球线路,然后再进行重点局部围抢!
就像现在,瑞典队的前场反抢重点不在中路,只是阻断中路向前的传球线路,然后,等英格兰队向边路传球时,瑞典队再猛扑那一点,而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伊布与拉尔森的活动。
面对这种逼抢策略,英格兰队中后场组织才华欠缺的能力开始暴露。
中规中矩的传球,最容易被限制,被预判出传球线路。
这是球员踢球思维与能力所决定的。
也是为什么米尔沃尔如果碰上皇家马德里,不会采取高压逼抢的原因,你挡住了巴特向前的传球线路没问题,但你挡住齐达内的传球线路,又怎样?你以为你挡住了,实际上,在齐达内看来,可能有许许多多的传球线路浮现眼前,换做皮尔洛也一样,平地惊雷般一脚手术刀传球会让你付出惨痛代价。
2/3的时间里,后场只要防守成功,瑞典队就退回去做防守,后卫并没有遭遇到反抢压力,这同时带来的精神压力是不同的,后场球员助攻上去,在前场进攻打不成,被断球,还有往回跑去补救的机会,但如果在后场丢球,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精神压力,自然不同。
当瑞典队开始用这种反抢策略时,英格兰队后场唯一能够绝对镇定的球员要数索斯盖特,可是边后卫这块却出了问题。
阿什利-科尔在一次接巴特传球后突然变得心惊胆战。
本来在巴特面前的伊布就没打算去抢巴特,可是巴特还是出了球,他出球方向是给阿什利-科尔,看上去很稳,却在皮球滚动的过程中,瑞典队前场三角反抢形成了联系。
伊布顺着球的方向跑去,但他肯定跑不过皮球的速度,但他通过站位,切断了阿什利-科尔短传回中路的线路,然后,在阿什利-科尔接球之前,他的面前,拉尔森也扑了上来,飞快地扑上来!
阿什利-科尔吓了一跳,他绝对能稳稳停下球,但下一步处理呢?
面前是俱乐部传奇拉尔森虎视眈眈,想要传球给巴特或索斯盖特,他又怕被伊布断球,仓促之下,他一脚出球,想把球斜传给兰帕德。
其实他如果足够镇定,横向长传,哪怕大脚解围都没关系。
但他传球给兰帕德,也落入了瑞典队的反抢预判中,毕竟距离近,周围的出球点,没封住的,要么是门将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