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部落和其他党项部落,安安稳稳地统领着封地,党项人安居乐业。不料,烽火又起。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奉密诏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乱,击败唐军,攻下洛阳,遣部将史思明攻占河北十三郡之地。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燕,建元圣武,又遣兵攻入长安。
唐玄宗逃往四川,其第三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唐肃宗急诏天德军节度使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都统朔方、邠宁、鄜坊节度使,以鄜州刺史杜冕、邠州刺史桑如珪分二队出讨叛军。
党项居地之南,是相邻的吐蕃帝国。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贵族秃发利鹿孤,于公元397年称西平王,建南凉,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其子孙以秃发为国号,因语音讹传,故称之为吐蕃。自唐贞观后,常来朝贡。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吐蕃宰相论恐热以秦、原、安乐及石门等七关来归唐朝。唐大中五年,沙州刺史张义潮以瓜、沙、伊、肃等十一州之地献与大唐。内附中原王朝者称为熟户,没有归附中原王朝者称为生户。
吐蕃渐渐强大,趁大唐安史之乱,无力顾及之机,屡屡向北入侵,攻打吐谷浑和党项。
党项各部虽出兵反击,却败多胜少,族人被杀,牛羊被抢,土地被侵占,严重威胁到党项人的生存。无奈之下,有的党项部落臣服于吐蕃,有的党项部落上表朝廷,请求往大唐内地迁徙。此时的大唐王朝国力衰微,自顾不暇,只得恩准了他们的请求。党项人开始第一次迁徙,走出世代生活繁衍的深山,迁往松州和静边州。静边州是从庆州划拨出来的,专门安置党项人。
驻守在松州的拓跋守寂,被唐朝授予左监门都督,封西平公。
党项原有的领地尽被吐蕃侵占,没有内迁的党项部落,沦为吐蕃的属役,被迫更族名为弭药。吐蕃日益强盛,不仅侵占了吐谷浑和党项原有的属地,又侵占了大唐西疆的部分地区。
松州和静边州虽属大唐内地,随着西疆被侵占,其地临近吐蕃,经常受到侵扰,吐蕃大军曾攻陷成都府。于是,党项在大唐王朝势力大的时候,就归顺大唐。吐蕃势力大的时候,党项就被迫倒向吐蕃。在吐蕃的军队里,就有党项人,籍其兵为前驱,为吐蕃打头阵卖命。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两都为郭子仪等收复,安庆绪退守邺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回范阳自称燕帝,派兵再度攻下洛阳。
乾元间,吐蕃入侵大唐的邠州和宁州。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吐蕃诱迫在泾州和陇州的党项部落十万之众,入侵凤翔府。凤翔节度使崔光远投降。一年后,党项又与吐谷浑、奴刺联合,攻侵宝鸡府,屠杀官员和百姓,抢掠财物,火焚大散关,攻入凤州,杀刺史萧义。节度使李鼎率兵出击,众羌联军遂撤兵。
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此时,各路唐军陆续收复叛军占领之地。
唐上元三年(公元762年),吐蕃挟众羌与党项大举进攻梁州,梁州刺史李勉败退。吐蕃联军进寇奉天,又拥兵北进,大肆掳掠华原、同官而去。
唐肃宗下诏臧希让代替李勉为梁州刺史。于是,归顺、乾封、归义、顺化、和宁、和义、保善、宁定、罗云、朝凤等十州的部落酋长来到梁州,向臧希让献上归顺条款,请求赐封印信。唐肃宗下诏同意其请求。
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史朝义兵败,见再无兴起之势,穷蹙自杀,安史之乱始定。
拓跋守寂因率本族党项军协助唐军作战,立下战功,升任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
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了,但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国土丧失,朝纲紊乱,大唐王朝由盛而衰,方镇雄起,逐渐形成方镇割据的局面。
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唐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反叛大唐。其为铁勒人,受大唐王朝赐封,世袭都督。仆固怀恩诱使党项、吐谷浑、奴刺数万之众入侵,掠凤翔、盩厔(周至)。大酋长郑廷、郝德攻入同州,同州刺史韦胜慌忙逃走,节度使周智广率军在澄城将叛军击败。过了一个月,郑廷和郝德再次领兵,攻入同州,焚毁州衙和民房,北上马兰山,修筑营寨驻守。郭子仪遣兵袭击,二人遂退守三堡寨。郭子仪派遣慕容休明去见郑廷和郝德,说明利害,晓以大义。二人归降。
吐蕃多次出兵入侵唐境,占取陇右道陇间诸州以及原、会等州,剑南道的西山诸州及大渡河南的嶲州,尽入吐蕃。
郭子仪上表朝廷:
鉴于党项、吐谷浑部落散处盐、庆等州,其地与吐蕃滨近,容易
相互勾结作乱。应将静边州、夏州、乐容等六府的党项迁往银州之北、
夏州之东,迁宁朔州吐谷浑往夏州之西。以此隔离二族,阻止其联系。
如党项暗中勾结吐蕃为变,可遣使招慰,消除其反叛之心。授梁进用
为庆州刺史,严密巡查边界,以绝二者往来之道。
唐代宗见表奏,大加赞赏,下诏执行。于是,破丑部、野利部、把利部及思乐州刺史拓拔乞梅,静边州大首领左羽林大将军拓跋朝光等五刺史入朝,厚加赏赐,遣还其部,执行迁徙计划。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