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经方的脸色变化,李鸿章就明白他心里头是怎么想的了。
知子莫若父。中堂大人焉能不知这个办了六年外交,视野早就开阔超人一等的大儿子,有着寻常人不可比的强烈企图心?若非他一直牢牢的拘着不让其乱动,恐怕此时已经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麻烦了。
李经方,外人称之为“小合肥”。只有叫错的本名,没有起错的外号。于此可见其才能胆魄,非同一般。
李鸿章心里头跟明镜儿似的,大儿子这是与杨浩起了惺惺之心,感到人才难得,不忍让自己下手收拾啊!
当下微微一笑:“放心,现下他还有大用处。没见近日朝中清流一党呱噪的动静小了不少?却有一分是他的功劳。”
李经方忍不住道:“也幸亏了他的真知灼见,才让天下人知晓父亲的苦心运筹,才有今天的局面。不必因为兵势的不利,就把一切罪责都推到您头上。”
李鸿章摇摇头:“他也没那么好。其实就是一个比那些人稍微消息灵通些,胆子大些而已。骨子里头,还是在不断地揭开大清疮疤,早晚得把众人都逼急了,联手把他收拾掉!”
李经方也无话可说了。
若论拉仇恨的水平,恐怕天下间无人可比杨浩了。
在商界,他的突然崛起,用大量的洋货冲击市场,让英法德美等国很是不舒坦。毕竟这时代的购买力就那么大,你弄来的东西不但多,价格低廉还质量好,让本来就陷入经济危机的列强连倾销的对象都没了。
大清国蛋糕虽然大,却绝对容不下更多人插手进来分润。没看英国人对俄国美国严防死守的么?
之后在金融方面,杨浩插手银行业和借款给李鸿章,又是一笔。
虽然炎华商业银行不揽储,但却把四个大集团势力的资金给凭空拦截了上千万两之巨!随后的实业投资扶助工程,更是要断了英法的商业根基。这事儿首先就不能忍!
然后,英国人都计划好了的,在中日战争中两头吃利息。以英镑对白银一比四的比例借款出去,以一比七来收账,基本金翻一番不说,利息也得翻一倍。这起码是几千万两银子的收益啊!杨浩插手先抢了几百万去,听说最近有意继续掺和,放贷更多!
至于英国人会不会把他视为打破远东布局的额外力量,现在还没消息。不过李经方相信,以英国人的霸道,绝对容忍不了太久。
之后是政治上。杨浩通过《国闻报》,把李鸿章的淮军派系,翁同龢的清流派系,甚至是李莲英的太监体系,全都连皮带骨的给揭开老底子。
中日冲突以来的几个月,几乎每一次都把李鸿章的用人、政治判断和军事部署给批驳的不成体统。偏偏最后他总是能说对了,如今天下间无不将杨浩视作大军事家,大明白人。
把翁同龢搞吐血,导致清流旗帜轰然倒塌,帝党措手不及,如今还没缓过劲来。他们不恨死杨浩才怪。
把李莲英掌控的皇宫内部,和亲王贝勒们一起下手在修园子的项目中吃拿卡要,肆无忌惮的往自己兜里搂钱,也被《国闻报》捅出来。这笔账还要算到他头上。
最后一样,杨浩把《钦定四库全书萃要》弄出来,狠狠坑了皇家一大笔钱。后来宫里头专人对照,发现什么特么收集整理的,压根就是唯一的一套翻版出来的!上面的印记都一模一样!
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归根到底这事儿太敏感。满清辛辛苦苦搞了二百五十年文字狱,到今天却被杨浩一把掀开遮羞布,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这两个月来,不管满清怎么严防死守,全国各地依旧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的非法出版物。其中就包括不成体系的《萃要》,另外还有《满清禁毁书目》之类不得了的玩意。
但最最不能容忍的,还是几种造谣污蔑抹黑清廷的。
因为《国闻报》连载《大宋豪侠传》带来的轰动效应,被说书人很快传播的天下皆知。后来出的单行本更是引起空前的武侠热潮,不少混不下去的文人如同发现新世界一般,纷纷投入到创作类似的。
一开始清廷也没当回事,但没过多久,一本名为《书剑恩仇录》的流传开来。里面竟然把乾隆说成是海宁陈家的后代,且以陈家有两块御赐之“爱日堂”、“春晖堂”牌匾为证。
用的都是唐朝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典故。乾隆若不是陈家之子,谈得上报答父母如春晖一般的深恩吗?
还有一本《神剑惊天刺雍正》,干脆就是现成儿的评书文本,说书人照着背过了连掐高-潮的功夫都省了。可问题是,这书里写的是文字狱冤杀大儒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刺杀雍正皇帝割了他脑袋的戏码!
雍正怎么死的,至今仍是清室密不外传的秘密。如今有人拿说八道,活活儿的往满清脸上泼脏水,当真不能忍啊!
这事儿若是放在五十年前,保不齐全天下一动员,立即就能给连人带书一块儿收缴抄没,杀他个人头滚滚。
但问题是,如今满清皇帝积极向西方文明世界靠拢,正要作出一副政治清明、言论自由的假姿态来糊弄人。另外,全天下的各省督抚和军政大权,也因为天平天国的闹腾而重新回到了汉官手里。如果大肆剿杀,把他们给弄恼怒了,逼反了,怎么办?
翁同龢若在,那必定是要主动请缨,上下号召,聚集起一帮忠心耿耿的清流来,心甘情愿当牛做马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