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字,眠也!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书中曾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蛰乃万物苏醒之意。生机勃勃,延绵不绝。龙者,上古之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蛰龙桩的用意便是以静养之功,苏醒龙之血脉。

李小鱼对于这个说法只能觉得古人真能吹牛,还觉醒龙之血脉?

虽然李小鱼对龙之血脉什么的根本不相信,但是蛰龙桩的效果却是真有奇效。比其他的《钧蟾劲》《混元功》要好的多。

李小鱼先演练了一套《三皇炮拳》,蛰龙桩是一门静功,需要一门动功来配合是方能达到最大的效果。李小鱼练得最多,就是这三皇炮拳和岳家枪术。在这大殿之中起腾跳跃的枪法明显不适合。

李小鱼双腿微曲,右脚分开。拉开架子之后,李小鱼便在这大殿之中演练起来。猿腾、熊立、虎扑、甲行、龙击。气聚三元,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三皇炮拳讲究的就是浮气要聚,本力要勇,虎腕要挺,腰眼要灵,心血要活。天门扛,腰脉提,仓门歉气分阴阳。肚讲阴阳沉,阴聚阳散,八卦为根。

猿腾时灵动非常,熊立时不动如山。虎扑展开犹如山洪扑面,甲行就好似王八伸头。还没有看见动作人已经挪移到了另一边。龙击便如青龙出水,没有山洪扑面。没有不动如山。就是那么直直一拳,没有过多的变化。猿熊虎甲,力量聚于一拳之中。讲究的取皇道之势,让人躲无可躲,逃无可逃。

吐出一口浊气之后,李小鱼不管其他。左脚提起,置于右脚小腿肚边。左手虚握,做白鹤展翅状。右手结辰文,大拇指掐住中指第二到第三指节到第二指节中间。放于腰上髓空穴。身躯慢慢的扭曲成一个奇怪的形状。就像一条大蛇缠在柱子上一样,不对。或者说一条龙盘在大桩之上。

四月的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青砖灰瓦建造的长真真人大殿,相对水泥房已经是十分凉爽了。

可是李小鱼还是出了一生大汗,加上上午赶路回来,一股臭味在鼻子前若有若无的。

“一会儿一定要好好冲个凉”吐槽了这么一句的李小鱼随即收心。配合特殊的吐纳之术,李小鱼在一呼一吸之间感到全身肌肉轻微的颤抖,呼吸带动五脏六腑的蠕动,全身上形成一个整体的力场。

一阵阵痒麻从骨头深处传了出来,就像学校食堂里毛没有刮干净的凳子肉,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一口吞下去。结果还特么卡在嗓子眼儿里。

不过这已经不是李小鱼第一次修炼蛰龙桩了,这点麻痒倒也忍得住。

……

“呼”

李小鱼收了架子活动了下肩膀,深吐出一口浊气。

转头道:“爷爷,怎么样,我第三次蛰龙快到了吧?”

“好小子,如果在今年下雪之前你能蛰龙成功。你比你爷爷我第三次蛰龙快了整整四年。”李卫华喃喃道,脸上带着一丝惊呀和欣慰。

蛰龙,是蛰龙桩的一种境界。每当修炼到一定程度便会发生蛰龙,每一次蛰龙会全方面的提示身体素质。

蛰龙次数没有明确的限制,因人先天条件决定。

李氏祖上就有记载:弘治年间,李氏有一个叫丹阳的人。天生体弱多病,练习蛰龙桩。两年蛰龙四次,四次蛰龙不过和其他人蛰龙两次的水平一样。

无独有偶,延祐七年,李氏有一个叫龙泊的人,天生神力。修炼蛰龙桩四十余年,不过蛰龙两次,有到拽四牛之力。

对于蛰龙,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升级”

李小鱼不是体弱多病,也不是天生神力。他如今的进度可以称得上天赋异禀,在李氏修炼蛰龙桩的名次中也是排得上号了。

“哈哈,你不看看我是谁。”李小鱼小得意了一把,眼角都挂上了得意。

“啪”李卫国笑骂着给李小鱼头上来了一巴掌,“你这猴崽子,早知道我当年就不要你了。一天到晚不给我省心。”

李小鱼,倒是知道老人口是心非,刀子嘴豆腐心。故作傲然之态。

“哼,你不要我那可是李氏这五百年来最大的损失了。”

“一边去,赶紧洗一洗。准备吃饭。”李卫华眼角跳了跳,说完也不离他就转身进来厨房。

“哗啦”

李小鱼站在后院的青石板上,穿着一个印着椰子树大裤衩子。举起一桶刚刚打上来的井水,倒了下来。夏天那种农村人自己打的古井,那水都是冬暖夏凉。一桶井水顺着脸颊流便全是,那股凉爽,比什么雪碧更心飞扬。

双手将头发朝后一捋。黄里透白的皮肤,脸上没有一丝多余的肉。黑浓的眉毛,让人想起“那夕阳奔跑的身影是我逝去的青春。”的少年。一双眼睛,没有特别有神,可能是因为视力的缘故。但灰黑色的眼瞳看起来却是很缥缈。鼻子微微挺拔,有一种龙叔的既视感。一米七八的身高,不算很高。配合一身常年习武的肌腱子肉,虽然不是最完美的那种流线般的肌肉,但也不是魔鬼筋肉人那样恐怖。仅仅给人一种精悍之感。

李小鱼不是很帅,但是也不丑。他的长相却有一点点像李小龙,笑起来给人一种阳光灿烂的邻家男孩的感觉。


状态提示:第三章 蛰龙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